近日,地方兩會相繼閉幕,各地出臺的人才政策“爭奇斗艷”。其中,廣西、遼寧紛紛強調引進人才要“帶土移植”,希望把創新項目和項目中的人捆綁在一起,提升人才集聚對科技發展和牽引促進作用,折射出對激發創新驅動力、點燃發展新引擎的深刻期待。
功以才成,業由才廣。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,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,也是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水平的關鍵因素。小到一枚芯片、一個軸承,大到一臺盾構機、一架國產大飛機,都凝聚著無數科技創新的專利成果,也都依賴于高科技人才的集智攻關。面對推動高質量發展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,高科技人才愈發成為各地競爭的關鍵變量,如何“栽下梧桐樹、引來金鳳凰”,則考驗著各地招才引智的能力水平。
在此時代背景下,廣西、遼寧探索實施的“帶土移植”模式,就具有加快高水平人才引育的時代價值。實施人才引育“帶土移植”,側重于“團隊+項目”集成式引進,要求團隊成員間有創新關聯性,以激發科創團隊的力量,促進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。從各地人才引進的經驗來看,人才引進過程中的“水土不服”問題較為普遍。而通過“帶土移植”,能夠改良區域科技創新環境,讓高端科技人才能夠在科研實踐中展現才華、成就事業。
從人才鏈、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視角來看,“帶土移植”是一種重要的機制創新,它能將科創人才、知識資源和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鏈接起來,有助于促進復雜技術成果的快速高效轉化和持續創新。尤其是對廣西、遼寧這樣,既具有汽車制造、機械制造、精細化工、高端金屬新材料、現代海洋產業等產業優勢,同時又遠離長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高科技人才聚集地,迫切需要對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集智攻關,“帶土移植”的人才引育模式就顯得非?!敖饪省?。
當然,必須指出,“帶土移植”還須著眼于“厚土培植”,優化人才的“引育留用”生態,而不是挖“人才墻腳”。多年來,我國人才流動的現實格局表明,在人才惡性競爭的“怪圈”下,最受傷的還是中西部地區。推動“帶土移植”模式良性發展,還是要靠為人才團隊培育良好的發展環境,精準籌劃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配套的人才規劃,通過將“揭榜掛帥”與“帶土移植”相結合的形式,營造產學研科技人才協同“引、育、留、用”生態,優化科技人才團隊全周期智能化“一站式”服務,真正以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“磁場”拴心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