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網訊 記者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獲悉,為了培養學生信息素養,我市每年約35萬名中小學生接受信息技術必修課教育。
近年來,隨著我市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提速,全市師生的信息化素養提升也擺上重要日程。據介紹,在培養學生信息化素養方面,我市以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建設為抓手,構建了“1+2”信息科技課程體系。其中“1”指必修課程,“2”指創客創作類課程和編程思維人工智能類課程。必修課依托課標、教材,聚焦信息意識、計算思維、數字化學習與創新、信息社會責任四大學科核心素養,培養學生善上網、懂規劃、精算法、能編程、會創作、樂分享、重安全,使全體學生信息素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,學生能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工具,有效地進行各學科的學習。全市小學3-6年級、初中7-9年級,每周都開設1節信息技術課,高一年級則每周開設2節信息技術課,開課率100%。
我市在普及信息技術課的同時,大力推進信息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。一方面,融項目學習、STEM理念于一體,結合網絡學習平臺、線上線下整合,變革學習方式,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支架。另一方面,軟硬結合、虛實融合,既培養學生暢想創作的思維,也培養學生動手造物的能力。據介紹,我市歷來高度重視信息學競賽學生梯隊搭建及教練團隊的建設,信息學競賽成績一直領跑全省乃至全國,已連續27年在廣東省信息學競賽中名列前三甲,近20年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(NOIP)中有17次全省第一、3次第二,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。
數據顯示,近年來我市信息學比賽中已有105名學生入選廣東隊,40人入選全國集訓隊,其中4人入選國家隊,占比例超過全省入選國家隊僅7人的“半壁江山”。據了解,入選國家隊的學生分別是中山紀念中學學生陳啟峰、楊家齊和高嘉煊,以及中山市一中學生馮齊緯。
記者了解到,近年來我市學生信息學比賽各類獲獎、免試保送或自主招生進入名牌大學的數量與質量長期居全省第一。中山信息學品牌優勢凸顯,享譽全國,涌現出中山紀念中學、中山一中、中山市三鑫學校、中山市紀雅學校、中山市華辰實驗中學、石岐中心小學、中山市實驗小學等一大批信息學和信息科技教育強校,培養出以宋新波(中山紀念中學副校長、特級教師、中山市“英才計劃”特聘人才、國際金牌教練)、熊超(中山紀念中學副主任、全國金牌教練)、沈楚炎(中山一中副主任、全國金牌教練)等為代表的近百位中山市信息學優秀教練團隊。
記者 林燕英 通訊員 陳明宏
◆編輯:龍慧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